“高跟鞋配上暴雨,難過又美麗”,“路途雖堵,但我們終將到達”,車載音響的歌曲和高德地圖的動態雞湯隨著劈里啪啦的中小雨哐哐砸下來,剛想跟著哼兩句,高德地圖就跟插了一嘴:“前方500米擁堵,預計等待28分鐘,建議您……”“建議個鬼!除了在這兒堵著我還能飛過去?” 心情像開了最高速的雨刮器晃哧晃哧左右拉扯,找不到終點。
新石北路出口,右三道小眼一咪抓住一切時機等待插空,右二道緊壓右線隨時待命等待插空,也就右一道的車最“乖”,跟幼兒園小朋友手拉手排隊似的,與前車保持著“多一寸怕被插,少一寸怕追尾”的完美距離,連剎車都踩得輕輕的,主打一個“我不卷別人,也別卷我”。各個方位車輛在積極和消極中保持著微妙的平衡,明明大家都急得像揣了只亂撞的兔子,卻沒誰真敢打破平衡:后車就算被加塞了,也只是輕輕按一下喇叭“提醒”,絕不多按第二聲;前車變道時稍微慢了點,旁邊車道的車會悄悄松點油門等一等——沒人說出口,但都默認了“雨天堵車,別跟生活置氣”的規矩。
終于,前方的車尾燈開始緩緩挪動,方向盤輕輕轉動的瞬間,雨刮器還在左右搖擺,啊,曙光。那些被“凝固”的時刻,說不浪費有些牽強,但確實是給了我們一點時間,在奔赴目的地的路上,接住自己偶爾的煩躁與焦慮。畢竟,再長的擁堵都會過去,就像再密的雨也會停,而我們握著方向盤的手,始終朝著想要抵達的方向。